《长安的荔枝》:最好的婚姻,是我理解你的辛苦,你懂得我的不易,你满心是我,我满眼是你和孩子,你是我和孩子的天,我和孩子是你的归属

发布日期:2025-08-07 15:56    点击次数:88
《长安的荔枝》是马伯庸创作的一部历史题材小说。以唐代杜牧诗句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为灵感,讲述了一个关于权力、腐败与小人物命运的故事。小说主角李善德是唐朝上林署的一个九品小吏,原本过着平凡的生活。却因一场官场阴谋被推上风口浪尖——他必须在贵妃诞辰前,将岭南的新鲜荔枝运送到长安。初读这本书时,我们看到了底层官吏在时代背景下的挣扎与无奈。再读此书,却也看到了李善德对家庭无怨无悔的付出,只为让妻女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。曾仕强说:“一个真正聪明的男人,不仅会在事业上努力拼博,更会在家庭中扮演好丈夫,好父亲的角色。因为他们明白,家庭是自己最坚实的后盾,是自己在外面打拼的动力源泉。”

01

李善德与妻子的相遇,源于十八岁那年在华山的旅途中。只见一位少女的脚扭伤了,坐在那哭泣不已。暮色将近,所有的人纷纷朝山下走去,只有李善德自告奋勇把她背了起来。脚下是千仞的悬崖,步步如履薄冰。但少女柔软的身躯与水粉香气的味道,令他产生一种微妙的愉悦感。少女问他怕不怕,他说:“怕,但我更怕你一个人留在山上没命。”这一背起,从此再没放下,两人惺惺相惜,患难与共。

02

明算科出身的他,在上林署做一个监事,一干就是十八年。四十二岁那年,李善德掏空毕生积蓄,还借了一些贷,在长安城的南边,买了一座宅子。这座宅子离他上班的地方有些远,一趟得走上半个小时。但他想到住在那儿,夫人孩子洗衣沐浴用水方便,心中很快释然。望着院中的桂花树,他想到的是秋天来临之际,在树下铺一条毯子。夫人孩子一边吃着重阳米锦糕,喝着浓浓的蔗浆,一边欣赏如碎金般的桂花,何等惬意。没想到买完房回来,李善德被同事联手设局灌酒,诱骗签字,被迫接下运送鲜荔枝的“催命符”任务。得知自己只有死路一条时,李善德担忧的不是自己的性命,而是夫人和孩子。他打算与妻子和离,一别两宽,将来发生意外,也不至于连累到他们。好友杜甫劝他:“既是退无可退,何不向前拼死一搏?”

03

离开长安城的那天,李善德从上级那支出三十贯驿使钱,他用这些钱购买了一匹行脚马和一些旅途用品,余下的全数留给家人。来到岭南后,李善德的敦厚与踏实,很快得着荔枝园园主阿僮的爱慕。阿僮给他荔枝,他以布帛相赠之时,阿僮问道:“这是聘礼吗?”李善德连忙说不是。他对阿僮说:“姑娘国色天香,自有良配,老朽就算了,算了……。”在他心里,期盼的是尽早完成运送荔枝的任务,早日回到夫人孩子身边。

04

李善德离家数月,拖着疲惫的身子推开家门时,屋内飘来熟悉的饼香。夫人正在灶台前,用木铲翻动着铁锅里的胡饼。他一口气吃下好几个,酒足饭饱之后,陪女儿在一旁玩耍。离开家的这些日子里,夫人独自撑起了这个家。面对丈夫毫无胜算的差使,以及欠下的外债,她不曾多言。李善德运送荔枝成功后,在庆功宴上触怒了权贵。被高力士流放到岭南,过起荔枝农的乡野生活。 阿僮问李夫人,是否怪过李善德。李夫人却笑着说:“我嫁的是他,又不是长安。 ”不管李善德做何选择,李夫人自始至终,都给予信任与支持,默默守护他身边。就像当年他陪着她一起走下华山一样,陪他走完今生。写在最后很喜欢的一段话:如果一个家里,两口子都在拼命的挣钱,这个家它就穷不了;两个人都在用心的养娃,这个家它就散不了;这个家里既有钱又有娃,这个家它就幸福得不得了。夫妻就像一扇门,共同挡住外边的风风雨雨,你守护这个家,我在外奋力打拼。力往一处使,心往一处靠,方能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生活。《人民日报》说:最美好的爱情,不是玫瑰与惊喜,而是你来了以后,再也没走;最动听的告白,不是一句我爱你,而是长情的陪伴,不曾松手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